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李将军家为乘凉而设席,我乘马伴着那夕阳而来游曲江。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唯能于梦中见其倩影了。
参考资料: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并:比,匹敌。
瑶席乘凉设,金羁(jī)落晚过。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落晚:向晚。
回衾(qīn)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zhào)歌。
前秋:秋前。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参考资料:
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诗一开头便极言荷花之芙,先说它的色,后写它的香。就其色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十亩方塘,田田绿盖。颜色纯净,姿态婷婷,摇曳在清风之中,那种清新明丽之美和那红绿相映所产生的美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其色如此,其香也独具一格,英特点是“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这既“远”又“清”的芳香在群芳之中的确是少见的,所以,从色彩和香气上看,荷花确实不同一般的凡花俗卉。难怪诗人惊叹它“无色可并”,无香可比,深深地迷恋上它,实际上这是诗人为爱侣的美色而醉心。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前一句是在月下观赏,后一句是在夕阳下观赏。调整后的语序是:“金羁落晚过,瑶席乘凉设。”夕阳下的荷花自有一番风韵,那鲜艳的花朵衬着碧绿的荷叶,本已娇媚非常,这时它上面又洒上了夕阳的金辉,带上了“金羁”。就更加鲜艳绚丽、光彩照人了!而月下的荷花,那种朦朦胧胧的美也是令人心醉的,淡淡的夜色。皎皎的月光。这是荷花的衬景。徐徐的清风,摇动着花朵花叶,又给这奇妙的画面增加了动感。此时的荷花娇美轻盈,摇曳多姿,仿佛月中的仙子,款款移步于琼楼玉宇之中,与特有的环境,特有的氛围交织共融,产生梦幻一样的关,这两句的实际内容是诗人从傍晚到黑夜约会情人,面对爱侣时的情形。诗人同时写的《曲池》一诗有“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的诗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五、六两句“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也是描写与爱侣的欢会。前四句主要是托物寓意,用的是曲笔,写得比较“隐晦”,而这两句近于写实,比较明显。前一句侧重于场面描写:又点亮了灯,明亮的灯光照着锦被。由这场景可知两人的感情达到何种地步了。后一句重在写人,交待得十分清楚:女方是渡水而来,罗袜已经被水打湿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也表现出诗人的细心。
最后两句“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是叹别。“前秋”是秋前之意,因为前面是“预想”.当然不会是过去时而是将来时。“棹歌”一句是用典。《南史·羊侃列传》记载羊侃“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此外“梦棹歌”即“梦采莲”之意,也即梦想再次相会的意思。“莲”,是“怜”的谐音,“采莲”(怜)意为求欢。这一联中的第一句,推开了一步:诗人此时本来是和情人欢会。
鱼水相得,可是却又忽然间发愁了。愁什么?原来他想到在秋天到来之前就要与恋人分别了。于是便预想起别后的情况:天各一方,不易相见,只能是“梦棹歌”,即只能在梦中相会了。相会之时想到离别。心中犯难;离别之后,又难相会,更令人难以忍受。实在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啊!这推开一步的预想,从侧面透露出两人感情的深度,所以,当诗人的这位爱侣后来亡故之后,他故地重游之时。眼见凤去楼空,抚令追昔,无限凄楚:“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在那荷叶初生的春天我与你相遇,并从此增添了离愁别恨,而今你像枯荷一样谢世了,只留给我一片凄凉。只要我身在人世,对你的情意就永远不会消失。曲江池头那无尽的流水啊,你带给我多少惆怅!可见《荷花》一诗,不是一般的咏物诗,它是李商隐爱情生活的写照。
这首诗主要用象征手法,借描写荷花来寄托自己的情事。本来是描写自己热恋之人,但却不直接描写女方本身,而是以荷花出之。即使是描写欢会之事,也不用直白之笔,而是通过“衾绮”、“罗袜”来侧面暗示,没有露骨、庸俗的平直之语。
参考资料:
译文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李将军家为乘凉而设席,我乘马伴着那夕阳而来游曲江。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唯能于梦中见其倩影了。
注释
并:比,匹敌。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在李商隐赴济原王茂元幕府之前。他就认识了王氏女。并且进行了热烈的追求,因为在他看来,他和王氏女是最为合适的一对。开成二年春的议婚,迁延了一些时日,到四月二十七日以后商隐才得以东归济源省亲,六月下旬回京师已入夏。是时李执方调离长安去任河阳节度者,议婚之事就由李十将军主持操办。二李并非一人(前者排行二十五,后排行十),但属一家,关系密切(兄弟或叔侄),且同住距曲江只千数百步之招国里(坊),李执方去后王氏女即寓于李十将军家。某日傍晚,王氏女随李十将军家到此纳凉观荷,商隐被约前来相见,此诗便写于此。这首《荷花》诗着重描写的则是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参考资料:
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诗一开头便极言荷花之芙,先说它的色,后写它的香。就其色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十亩方塘,田田绿盖。颜色纯净,姿态婷婷,摇曳在清风之中,那种清新明丽之美和那红绿相映所产生的美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其色如此,其香也独具一格,英特点是“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这既“远”又“清”的芳香在群芳之中的确是少见的,所以,从色彩和香气上看,荷花确实不同一般的凡花俗卉。难怪诗人惊叹它“无色可并”,无香可比,深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Copyright© 诗姗文网 yzshan.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3410号-2
古诗文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古文典籍 | 诗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诗词作者诗姗文网( yzshan.cn)致力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古诗文学习,古诗词文学作品的鉴赏、注释、翻译、传承等相关资料。
Copyright© 诗姗文网 yzshan.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