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苏轼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司马迁 欧阳修 王安石 杨万里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纪昀 蒲松龄 林则徐
何景明人物头像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评价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在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当他看到宦官刘瑾擅权、贪赃枉法时,敢于直言纳谏,上书吏部部尚书,劝其秉政毋挠。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虽已因病返乡,也难逃罢官厄运。

  何景明生性梗直,当文坛挚友李梦阳受迫害关到江西牢狱时,人人自危,惟何景明上书吏部为之奔呼。并在《应诏陈言治安疏》里,揭露皇帝存在的四个错误: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380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对故乡有着无限的眷恋之情。《明

人物生平

  明成化十九年(1483),何景明出生,其母李氏梦见太阳落到了自己怀里,所以取名景明。

  成化二十二年(1486),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

  弘治八年(1495),何景明12岁的时候,其父亲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

  弘治十一年(1497),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信阳来看何景明。于是

理论主张

  在此之前,明代盛行台阁体,讲究粉饰太平、华贵等,注重形式。盛行八股文。何景明中进士之后,也当时的李梦阳、康海、王九思、边贡、徐祯卿、王廷相等,倡导文学复古。当时合称"明代前七子"。其主要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

  中国历史上,凡是社会有重大变革,都会在文学复古运动中显示出来,如韩、柳古文运动,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等。并且复古运动都会推动文学的革新与发展。因为任何时代的文章做多了,都会慢慢变成了官样文章,没有内容,只重形式。

  何李的复古运动使中国文风在明代中期为

为人处世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立身能主持正义,宁折不阿。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景明毅然上书给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申张正义,抑制刘瑾弄权,语极激烈。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弃官回乡,虽被追削官职,仍不屈服。正德六年(1311年)刘瑾败死,何景明复官上任后,依然"志操耿介"。当文坛盟友李梦阳受迫害关江西牢狱时,众臣不敢秉公直言

介绍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

家世背景

  何景明祖籍湖北,因先祖曾在罗田做官,就定居于罗田。元未红巾军起义时,何景明的高祖何太山为逃避战难,就移居河南信阳市东北90里的黄梅乡,决定做一个家民。朱元璋兵至信阳时,树起红、白两旗,说凡是随军者站在红旗下,为农者站白旗下,何太山毫不犹豫地站在白旗下。

  何太山生了四个儿子,隆一、二、三、四,隆二名何海,既景明的曾祖父。何海生了三个儿子,二儿子何鉴,既景明的爷爷。其爷爷打破了几代不为官的祖训,搬到信阳县城,到信阳县做了阴阳学典史。典史一官,始于元代,与县尉(掌管治安)同为县令的属官。明清各县都设有医学、阴阳学、僧会司、道会司。品秩未入流,拿从九品官奉。后任信阳明港巡

文学成就

  在《兴隆祀丁曲》、 《罗女曲》、 《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描绘了他行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情风物。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但他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并未注重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使文学创作走上错误倾向。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思想平庸,艺术上缺乏特色。
  何景明谦恭好学,端方笃行。著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校汉魏诗》14卷、《何景明诗集》26卷、《雍大记》30卷、《大复集》38卷、《谢礼直节本》、及《何子杂言》、《学约》等十多种。 所著多收录《四库全书》,经译为多国外文,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情节操守

墓地

  何景明墓位于信阳市、金牛山管理区白坡飨堂村,现信阳师范学院内,体育馆北50米,新图书馆西100米处的山坳里。墓前原有何大复先生祠(即何家飨堂),大门墙上书有“世科”二字,后堂供奉何氏历代祖宗。祠外道左有神道碑,墓在祠后,墓前设有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青石透雕牌坊,横额书"天赐灵原"四字,钦差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显要十人衔名其上。墓前御祭有神道石刻仪仗,计有文吏、武士、狮子、马、猪、羊各一对。祠与飨堂,早年毁于战火。碑与牌坊等在十年浩劫中被列为"四旧",遭到砸毁。墓穴被盗一无所获。

  1978年12月,由盟员夏阳光提议

猜您喜欢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民国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词在集中。

殷英童

北齐人。善画,兼工楷隶。

张雨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林嗣环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万历十三年(1585年),受到弹劾戚继光,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Copyright© 诗姗文网 yzshan.cn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3410号-2

古诗文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古文典籍 | 诗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诗词作者

诗姗文网( yzshan.cn)致力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古诗文学习,古诗词文学作品的鉴赏注释翻译传承等相关资料。

Copyright© 诗姗文网 yzshan.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