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生平
文学创作
词作特色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季四大家。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如〔齐天乐〕《秋雨》等。中日甲午(1894)战争时,愤于外敌入侵,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反映“嘶骑还骄,栖鸦难稳”的现实和“壮怀空
家世详介
况周颐祖原籍湖南宝庆府,为宝庆府开基祖况奎琳之后,远祖来自明代江西高安科举豪族老屋况氏。由于墓志铭一般为吹捧之作,而况周颐的墓志铭就被吹捧为封建社会三大官吏楷模之一的况青天--苏州知府况钟之后。但是对照江西靖安况氏、江西高安况氏及湖南宝庆况氏族谱,临桂况周颐先祖出自湖南宝庆府况氏,远祖为江西高安况氏。墓志铭对况周颐先祖的源流叙述上有攀附倾向,对况周颐的一生经历的叙述还是正确的。
明末,其七世祖况一几由湖南宝庆迁广西,生太高祖况成武。而高祖况宏刚任广西抚标右营把总,升千总,恩荫一子,应授忠显校尉,敕赠奋武郎,桂林营把总。曾祖况世荣,字缨传,荫七品太学生,赐赠中宪大夫
金易州军市人,字君谟,号南麓。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海陵正隆二年进士。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致仕卒,年七十。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516—588)隋僧。蒲州桑泉人。俗姓王。年弱冠听妙法师讲《涅槃》,深悟其旨,遂舍俗服出家,隐太行山百梯寺。后宇文泰深敬之,为之立云居寺。北周武帝建德时以宏义折服陈使周宏正之问难,授为国统。及武帝废佛教,隐于太行山,屏迹人世。入隋,法服执锡至朝廷向帝面申佛家宏理,乃从度僧、建佛寺之请。自此,佛教复兴。寻奉敕住延兴寺,拜平等沙门。著有《涅槃义疏》及《宝性》、《仁王》等疏。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